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16日电 (刘鹏 张雯博)收集、分拣、装车……在河南省范县杨集乡齐马厂村西头的浙豫丽华雨具生产车间里,冲压机的运转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将机器压制成的伞骨零件集中装车,运送到附近20余个组装加工点。
“我在咱村厂里负责成品伞骨分拣质检工作,每天工资有七八十块钱,上班时间相对灵活,还能顾家,很多村民都跟我一样干这个。”齐马厂村民朱香梅介绍。
从BB电子 BB电的app最初创业时的作坊式生产,到如今每天可自主生产各类伞骨6万余件,年销售额达到3600余万元,浙豫丽华雨具加工厂负责人张国伟说,企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当初返乡创业单纯考虑着不丢打工学来的手艺,兼顾照顾老人补贴家用,没想到企业发展得到家乡的大力支持,一步步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据了解,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范县杨集乡发展乡村产业、激活乡村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一村一品”“一产一策”的方式,助推乡村企业做优做强。在齐马厂村雨具伞骨加工厂项目建设初期,杨集乡就提出新建雨BB电子 BB电的app具伞骨加工厂,不仅要有自主生产伞骨加工的能力,未来还能辐射周边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在各部门齐聚合力的帮助下,快速建成新厂房,同时又通过积极申请政策资金,以集体入股方式助推企业快速投产,又以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来具有多年雨具生产经验来自于浙江的厂商,入股企业,参与到日常管理,大大提高了伞骨零件的生产效率。
“现在,我们雨具生产车间,负责生产伞骨零件,另外还有21个村级加工点,负责组装伞骨零件,用工覆盖4个乡镇达900多人,基本实现了当初‘以点带面连成片’的产业发展规划、村民与企业共同成长一起致富的目标。”齐马厂村第一驻村书记李维奇介绍,他们正在向范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提交申请,计划建设一个具有除锈电镀工艺的新厂房,力争用两年时间,成为一个品类丰富、具有完整生产链且在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伞具企业。
据了解,在范县像浙豫丽华雨具加工厂的乡村企业还有很多,如辛庄镇的青恒箱包加工厂,在当地大力支持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从仅能容纳几十人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一个生产主厂区5个加工点,拥有员工160余人,日生产箱包产值可达6万元的箱包企业;张庄镇新达木业在建筑行业低速增长初期,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通过减少建筑木材产品的生产转向环保家居木材定制生产的转型升级,已连续三年实现纳税金额实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34%......。
产业连着就业,是稳定群众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范县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红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