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电子 BB平台青年才俊体验“科技共山水一色”

  新闻资讯     |      2023-08-25 10:38

  在松山湖开发者节2023举办期间上,有些这样一群特别的身影。他们便是30名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在校硕博生。

  8月3日—6日,随着2023年松山湖链接世界(数字经济专场)首期活动举办,来自海内外知名院校的30名硕士生、博士生齐聚松山湖科学城,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探索之旅。

  探访科研平台、解锁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聆听华为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走进松山湖开发者节,感受科创新城不一样的潮流与热闹……这里“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特色与“点亮满天星光”的经济新动力,让青年学子们开阔视野,不断“超乎你想象”的同时,也为这里不断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与独特魅力发出惊叹号。

  6日上午,来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李欣启专程到入住酒店所在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散步,短短时间内,她明显感觉这里不仅充满了科技感,空气也尤为清新、舒爽,完全打破了她的原有想象,“没想到生态环境这么好”。

  对于来自武汉大学的王萍而言,情况恰好相反。她说:“早就听说松湖烟雨拍照很出片,一直觉得松山湖像个风景区,没想到体验一番后,发现与想象中差别挺大的,这里有很强的科技感。”

  2023年松山湖链接世界系列活动,由松山湖管委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青团东莞市委员会共同主办,这是继去年以来持续开展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系列活动后,三方联合打造的另一青年人才引才品牌活动,成为青年学子多方位探索这座城市的良好契机。

  “科技共山水一色”,这是松山湖科学城一体两面,也是它持续进阶的“必杀技”。一方面,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围绕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企业培育等环节,加快构建起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它拥有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的屈指可数的生态优势,拥有226公里生态绿道,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超过60%,负氧离子含量为“国际清新”标准的10倍。

  本次活动行程中,大家不仅探访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样极具代表性的科研平台,还参与了华为开发者大会、畅玩松山湖开发者节、走访松山湖开发者村等,可谓刷新了不少人的认知。

  “一开始并不了解松山湖,只知道东莞离广州很近,把这里想像成低端制造业集聚的地方。现在看来,松山湖是座很立体、很先进、很有前景和未来的城市。”中国传媒大学的闫伯维如此评价。对此,来自中山大学的产业经济学博士生罗章权深有同感,他谈到,从研究的角度上分析东莞和松山湖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形态,十分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聚焦本次专场主题,当前,东莞拥有1.3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近一半已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松山湖作为跃升的重要支点,拥有软件企业超800家,建有全国首个“东莞松山湖开发者村”、东莞市工业数字大厦落成,被认定为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广东省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此外,为进一步了解这座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开端,大家还前往虎门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参观交流,开展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来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向同学们展示了超磁悬浮实验。只见超低温液氮往上一倒,一片巴掌大小的超导体便很快进入超导状态,轻轻一推,便在磁铁轨道凌空“奔跑”起来,引得大家争相动手体验一番。当天上午,大家还在实验室参观了超导薄膜制备装备,一排排银白色的高端设备整齐排列,场面甚为壮观。

  “上手实验了一下,感觉很惊奇,好像能够接触到某种世界真相了一样。”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佳乐对此津津乐道。

  “我们在学校里,通常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少思考用户的感受以及这项研究是否适用于落地。”中国科学院大学黄佳欣坦言,本次活动让她看到了抽象的科学技术如何具体落地呈现,很有启发。

  松山湖链接世界系列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向海内外广大优秀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展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及松山湖科学城跻身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建设进展,从而吸引更多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

  在历时4天的行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到松山湖的发展历程、建设进展、城市特色及未来蓝图,还通过一系列深度走访与体验,挖掘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无论从活动组织还是行程安排上,大家都纷纷直呼体验感远远超出了预期。

  对于学习机械专业的电子科技大学周雄峰而言,因为参与华为开发者大会,近距离接触行业大咖,了解行业前沿资讯,感觉十分兴奋。“看到每一幕都不是想象,都是惊喜。”

  来自厦门大学的刘若云同学认为,最初觉得科学技术与自己所学的文科专业无关,但科学城、华为开发者大会和松山湖开发者村的参观体验,让她深刻感受到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交织。“这次活动能让我看到,技术升级真的在改变自己的生活。”她说。

  英国利兹大学的谭立目前专注于金融学研究,他在开玩笑中提到,如果以前来过松山湖,本科毕业论文一定能写得更好。“无论哪个企业,都会有不同的上下游产业链分布,有需对更加具体的职业需求。”他表示,松山湖开发者村的参观,使他学会匹配自身的能力与市场需求,为未来的人生规划找到方向。

  突出的活动特色,让松山湖链接世界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纷纷收获了好评。事实上,这是松山湖在去年以来举办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再次向海内外学子发出一份“青春的邀约”。后续主办方还将结合科学城重点科技及产业发展方向,陆续举办相关专场活动。

  “以往也曾走访过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但大多类似于城市里面的‘水泥森林’。松山湖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能在这里找到人与生态、科技、生产之间的良好平衡。”8月4日,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谭立,和同学们先后前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项目以及东莞篮球银行中心,走访感受前沿科研平台的发展动态,参加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华为开发者大会,这让他对松山湖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形象。

  当天傍晚,恰逢松山湖开发者节2023暨点亮夏日夜生活主题活动开幕。夜幕降临,主会场AYC新嘉园广场人潮涌动,本次数字经济专场活动的学生们也作为特邀嘉宾,前来享受“科技体验+智造促销+音乐演出+饮品餐食”的夏日消费新体验。

  特别是当晚热闹开唱的潮流音乐会上,李佳乐与多位同伴一起,特地选了最中间且最靠近舞台的位置,踩着音乐节拍感受着晚风中的怡然自得。“在一天的行程之后,能够参与开发者节放松一下,心情很舒适、很愉悦。”他说。

  在广场的另一头,大学生们或相约一起逛吃特色餐饮市集;或前往开发者AI体验街区、智能终端展销区,体验松山湖企业的科技产品;或结伴围坐于露营休闲街区,安静地看电影……

  松山湖开发者节的热闹,呈现了这座科创新城除了科创、产业、生态之外,也回归到了最为抚慰人心的人间烟火气那一面,致力于不断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研宜创科学家园。

  立足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近年来松山湖科学城内一批高品质商业配套正在加速完善。除了今年3月刚开业的AYC新嘉园广场,还打造了一站式消费商圈松山湖万象汇,建成佳纷天地、滨湖万科里等优质商圈配套。松月文化广场、松山湖科学公园、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等重点城市配套项目也正加快建设。

  其中,备受期待与瞩目的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与AYC新嘉园广场仅有一条马路之隔,致力于打造成科学、文化、艺术与商业相融合的新地标。未来,这里将汇聚多种复合型科技文化场馆,包括元宇宙科学馆、美术馆以及大湾区首个数学探索馆等;同时设置开放体验空间,计划引入各种新潮业态,让市民朋友在湖畔美景中悠游闲憩。

  8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结营仪式,在松山湖一家充满文艺青年范的茶饮甜品店举行,参与者三五结群,随意而坐,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来了回高品质对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中,也为2023年松山湖链接世界(数字经济专场)活动第一期画上了圆满句号。

  作为一群在校大学生,未来就业、择业是他们最有共鸣的话题之一,其中就业方向、工作环境、生活体验、城市潜力、发展机会等,是他们尤为关注的焦点。不少学生提到,这次发现松山湖乃至东莞早已不是预想中传统制造业城市的模样,结合专业背景与职业规划,未来可以考虑到此发展。

  来自浙江大学的姚悦从小在浙江长大,今年就读博士四年级。这次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也是为了实地考察这座科创新城。原来,四年前刚硕士毕业的她曾收到一封华为的录用通知,但由于考虑离家较远,且对东莞了解不多,从而心生顾虑,促成她决定继续读博。这一次,就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她来到松山湖,不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良好环境与发展前景,更惊喜地发现了向往的工作机会。

  “除了华为,这次我看到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十分注重科研与产业的结合,这非常符合我未来发展方向的想象。希望能有机会在这里,将自己所做的研究进行落地转化,做成真正实用有价值的产品。”姚悦兴奋地说道。

  对于厦门大学即将博士毕业的杨无敌来说,结合自身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管理应用的背景,她提出非常希望来到大湾区且首选从事数字经济或高等相关工作。特别是即将建成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以及大湾区大学,对她而言十分向往。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城市的发展潜力。这次活动之后,我发现松山湖真的是个很有潜力的地方,能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来自暨南大学的李一溪一直在广州长大、上学,她坦言本次最大的收获,是未来就业增加了一个选择。

  从发展平台上看,这里不仅布局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以及30家新型研发机构;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预计明年开始招生;由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构建的产业生态蓬勃发展,汇聚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可为心怀抱负的年轻人提供多元就业选择。

  从城市氛围上看,松山湖还是座“青春之城”,在20.46万就业人口中,本科以上占54%,45岁以下的青年超九成,当前正着力营造“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的良好氛围。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东莞推出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出台“1+1+28”人才配套政策体系,5年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发展前景、服务配套和人文关怀,进一步推动人才队伍提质增量,强化城市发展人才资源供给。

  松山湖作为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才政策的同时,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提供人才支撑。

  在创业扶持上享受贷款优惠和贴息、场租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综合保障上可享受租房补贴(最高6000元/月)、购房补贴(最高1000万元)、贡献奖励(每人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及5年逐年递增的生活补助等;还可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便利政策。

  包括实施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创新人才提升计划、实施创新人才见习计划、打造博士人才培养载体、发挥招才引智平台效能、推动人才服务社会化共六大方面。其中综合补贴最高30万元/人。

  根据研发人才奖励资助措施,研发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每人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研发人才能力提升培养资助标准最高10万元/人;用人单位引才补贴,每家用人单位每年累计补贴不超过100万元;柔性引才补贴,每家单位每年最多补贴3人,每年累计补贴不超过60万元等。

  获认定、评定的技能领军人才,在莞工作期间可享受生活补贴(最高30万元)、租房补贴(年限不超过三年,最高5000元/月)、购房补贴(最高600万元/人);积极推动技能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每个单位每年最高可获100万元引才奖励。

  给予用人单位5000万元到1.5亿元的经费资助;对综合绩效评价为优秀且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团队,给予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等。

  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或境外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人才,其个人所申领配套补贴与《东莞市本科生引进培养暂行办法》或《东莞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规定的综合补贴额度合计最高分别可达23万元、8万元、3万元。

  针对港澳创业企业、港澳人才及服务机构推出奖补方案,并设立港澳实习生补贴。其中,围绕港澳创业企业发展需求,设立了项目启动资金奖励、快速成长奖励、发展成效奖励;向符合条件的港澳籍人士发放综合补贴、聘用补贴等;支持服务机构为港澳创业企业提供辅导服务,激励服务机构举办港澳交流活动。BB电子 BB电子appBB电子 BB电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