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赚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小。”谈及如今的工作,贵州省黔南州居民蔡德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一年多前,她在“家门口”的贵州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如今每月收入可达七八千元。
让蔡德梅不用再外出打工、能在老家陪伴家人的工作岗位,正是来自东西部协作项目——贵州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
2018年,在广州市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中山市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与都匀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在都匀成立全资子公司,打造以男士内裤为主的衣物服饰成品生产基地。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一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公司,一经落地,便以其良好的待遇、较低的门槛,吸引了当地就业群体的关注,也直接带动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今年42岁的黔南州居民蔡德梅,和当年很多内地农村劳动力一样,初中毕业后,便早早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谋生。
“我去过深圳一个手袋厂打工,那时收入是3000多元。后来我回到都匀,陆续在本地的鞋厂、衣服厂打工,收入也是3000多元。”蔡德梅告诉记者,一年多前,在工友的介绍下,她来到贵州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上班,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我是熟练工,收入相对会高一些。我孩子现在读高三,家里老人年纪也大了,我每天骑车来往于工厂和家里,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照顾家人,我非常满意我的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广州的对口帮扶下,如今在黔南州,越来越多的“蔡德梅”不用再背井离乡,在“家BB电子 BB电子的官网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贵州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法人徐任志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该公司已解决当地就业300余人,平均工资能达到每月5000多元,“这在当地算比较高的水平,预计全部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带动当地就业1700余人”。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广州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与黔南州的劳务协作,共同推动稳就BB电子 BB电子的官网业增收入工作。一方面,两地合力积极“引进来”,通过协调引进适合当地的企业、产业,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设置工厂,让当地居民就近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走出去”,通过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等培训工程,并强化“校政企村农”合作,让当地居民到广东实现就业。
据统计,2013年以来,广州引导落地黔南州投产企业278家,到位投资额179.4亿元,吸纳脱贫人口就业8582人。广州共帮助黔南州实现稳定就业16.48万人,其中,到广东就业人数达到7.2万。